在精神上不麻木,在任何時期都勇于發(fā)出震撼時代喚醒民眾的聲音,這是青年人最珍貴的價值,也是五四精神的真正內核和最重要的意義。
--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
翻開歷史的長卷,時間回到1919年。在巴黎和會中,中國政府的外交失敗,直接引發(fā)了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,1919年5月4日發(fā)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,廣大群眾、市民、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,通過示威游行、請愿、罷工、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,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、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,又稱“五四風雷”。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的簽字儀式。
說起五四精神,我想到了舍身為同學擋8刀的女大學生崔譯文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,一男生因感情糾葛,持刀將女生梁某捅傷,為了保住梁某性命,崔譯文用身體護住梁某,自己卻身中8刀。后來面對記者,她說道“我當時沒想這么多,我只知道,我不沖上去,她可能會死”,事件經媒體曝光后,很多人網(wǎng)上留言“怎么還不吸取江歌的教訓呢?!薄安铧c小命不保,傻不傻啊?!泵鎸@樣的留言,崔譯文卻說,“再選一次,我還是會沖上去。”
崔譯文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人,戊戌變法烈士譚嗣同。1898年,戊戌變法失敗后,梁啟超勸譚嗣同去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抓捕,但他毅然拒絕,他說:“各國變法,無不從流血而成,今日中國未聞有為變法流血者,此國所以不昌也。有之,請自嗣同始。”譚嗣同就義時,僅33歲。中華民族為什么能有今日之復興?就在于有譚嗣同這樣的青年,敢于發(fā)聲、敢于流血、敢于舍身。青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,青年強則國強,青年興則國興。
“不要抱怨,而是改變”,這才是我們青年應該去努力做的事情。不要去嘲笑那些為正義發(fā)聲和舍身的人。崔譯文為同學擋刀事件后,有許多人覺得她太傻,我希望我們不要做這樣的人,路遇不平,如果我們不敢站出來,如果我們不愿意發(fā)聲,那就沉默好了。但請不要嘲笑那些比自己勇敢的人,不要指責那些比我們有熱量的人,不要為自己的茍且洋洋得意,這是最起碼的尊重。我們每個人在生活、工作中都會遇到不如意,我們都曾抱怨過社會、政府、法規(guī)等等,如果我們想改變生活,首先就該改變自己,如果覺得日子不順心,那么發(fā)生的事情都會使你不開心。所以與其抱怨黑暗,不如提燈前行,要想遇到一個閃閃發(fā)光的環(huán)境,首先得活成一個閃閃發(fā)光的人。電影《中國合伙人》里的一段話:我們這代人最重要的是:改變。改變身邊每個人,改變身邊每一件事,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,我們就能改變世界。我們每個人的改變,雖然不能立馬讓社會發(fā)生巨大變化,但它至少會改變一點點,持續(xù)多年之后,我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這一點點改變對于這個國家的意義所在。
1919年1月15日,魯迅在《新青年》一篇文章里寫下這樣一段話:“愿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,只是向上走,不必聽自暴自棄者之流的話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發(fā)聲的發(fā)聲,有一份熱,發(fā)一分光,就令螢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發(fā)一點光,不必等候炬火,此后如竟沒有炬火,我便是唯一的光。”是啊,只要在自己責任內,只要盡自己力量去做,因為“你所站立的地方,正是你的中國;你怎么樣,中國便怎么樣;你是什么,中國便是什么;你有光明,中國便不黑暗?!?/span>